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嵊州人物

范瑞娟

范瑞娟为

  范瑞娟 女,一级演员。别名范竹山。1924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省嵊县黄泽镇。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1935年4月18日入龙凤舞台科班学戏,由黄炳文师傅启蒙,工小生。翌年春随班到绍兴、宁波、沈家门、诸暨等地演出。1938年春节前,随姚水娟、邢竹琴等所在的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1941年夏初,在汇泉楼演出时因竺素娥生病,她毛遂自荐救场成功,由此当上了头肩。20世纪40年代初分别和邢竹琴、支兰芳、金香琴搭班。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夏与傅全香第一次合作,班底是“四季春”。1944年9月至1947年1月与袁雪芬合作,投入了“新越剧”的改革。1945年,在演出《梁祝哀史》“山伯临终”一场中与琴师周宝财配合创造了[弦下调]。1946年5月在《祥林嫂》中扮演牛少爷。1947年袁雪芬因病暂离舞台,她邀傅全香第二次联袂,将剧团改名为东山越艺社。同年夏,以越剧十姐妹之一参加了联合义演《山河恋》。1948年,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首次被搬上银幕时,她在该剧中一人饰两角,扮演牛少爷和祥林。1948年秋与袁雪芬合作演出于大上海戏院,演出了田汉编剧的《珊瑚引》等剧目。1949年春,与傅全香重组东山越艺社。是年7月进入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举办的地方戏剧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先后主演了《李闯王》、《梁祝哀史》、《万户更新》等戏。1950年率团进京,演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祝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周扬等中央领导和首都文艺界的著名人士观看了演出,并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51年8月1日加入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任副团长,兼任上海越剧工会主席。参与组织越剧界抗美援朝捐献“越剧号”飞机的义演工作。1951年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政协特邀代表。1952年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与傅全香、袁雪芬等合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获演员一等奖。1953年与袁雪芬合作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1956年获文化部颁发的“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荣誉奖。1953年冬,与袁雪芬等演出了《西厢记》饰张珙,参加1954年华东区戏曲会演获演员一等奖。1954年夏在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八届国际电影节期间,奉周总理电召赴日内瓦会见了世界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1955年赴民主德国、苏联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打金枝》。1960年,随上海越剧院一团调京成立北京越剧团。次年北京越剧团撤销,仍回归上海越剧院。排演了《忠王李秀成》、《绣襦记》等剧目。“文革”后,重排《孔雀东南飞》、《李娃传》,并数次赴港献演。1988年赴美国芝加哥贝尔实验室讲学。1989年随出访团去美国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同年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金唱片奖”。1990年1月与吕瑞英、张桂凤等参加中国民族艺术代表团,携带《打金枝》等节目赴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国演出。1991年,上海电视台为其杰作的片断拍摄成3集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1993年,在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沈园绝唱》中扮演陆游一角。在6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共扮演了100多个角色。表演上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具有男性气质的阳刚之美,擅演正直、敦厚、英武一类人物。唱腔在继承男班[正调]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马连良、高庆奎等名家的唱腔音调和润腔处理,形成音调宽厚响亮、咬字坚实稳重、行腔迂回流畅的特点,被称为“范派”。1988年和1997年,上海电视台拍摄了展示范派艺术的电视片《范瑞娟表演艺术》和《余音袅袅绕梁来》各3集。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李娃传》中的郑元和、《打金枝》中的郭暧(以上4 剧均被上海电视台及无锡电视台摄制成电视剧播映)、《祥林嫂》中的贺老六等。学生和传人有陈琦、邵文娟、史济华、韩婷婷、章瑞虹、江瑶、方雪雯、吴凤花和张志明、张伟忠、韩林根等。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