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清远市> 阳山人物

薛广

[公元1896年-1945年]

薛广为[公元1896年-1945年]

  薛广(1896~1945),又名锦泉,别字显儒,阳山县黎埠镇隔- 坪村人。薛父文怀,原籍广东省惠州横沥南门村人,因家贫,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携眷离开惠州,初落藉英德浛洸,生薛广翌年,迁阳山黎埠镇隔坑青坪村。以磨豆腐,摆小摊为生。
  薛广少有大志,年未弱冠即从军编入广东张发奎部队。不久,被张部选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毕业后回原部队任排长。民国15年(1926)参加北伐,在汀泗桥战斗立战功升上尉连长。后转战大江南北,积功晋升少校营长。
  民国26年(1937),“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开始,薛广所在第四军驻扎贵阳,因“八·一三”上海战事,奉令转赴上海,8月中旬抵达安亭,参加上海战役。在谢村、陶家宅等一带与日军十三师团来犯之敌展开战斗,多次击退敌人进攻。11月上旬,日军三个师团增援上海,薛广所在的四军被迫撤出上海战场。薛广于此役受伤,伤愈归队,晋升中校副团长。
  民国28年(1939)4、5月间,薛广随部驻防于粤东潮梅一带。长沙会战开始,随部北上长沙警备。民国30年(1941)9月,日军调集15万兵力,配备海军舰艇200艘,飞机100架,第二次进犯长沙。薛广任59师175团团长,奉命率所部3个营和师临时拨归指挥的两个营兵力,驻防杨林街,士气振奋,提出“守长沙、战长沙、死长沙”的战斗口号,与来犯日军连续血战7昼夜,战况惨烈。薛广所部5个营的15个中尉排长中,伤亡14人。而日军攻克杨林街进而攻陷长沙的企图终未得逞。长沙二次会战结束,四军编印出版《血战杨林街七昼夜》,介绍杨林街对敌作战的情况。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传命嘉奖。薛广获国民政府颁发云麾宝鼎勋章,并晋升第5军90师少将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
  民国30年(1941)12月,日军向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企图夺取长沙,打通粤汉铁路,以利南进,薛广率部开抵湖南株州警备。民国31年(1942)1月初,薛广部在长沙南郊黄土岭一带与日军展开战斗,与守城部队内外夹击,长沙之围遂解。战后,驻防浏阳。不久,奉召到印度受训,回国后旋升任4军59师师长。
  民国34年(1945)8月15日,薛广因劳伤卒于江西省南昌市法国医院,时年49岁。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并由四军司令部派出一个排、军车两辆护送灵柩返乡,葬于阳山黎埠乡隔江村鬼子冲山头。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