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辽宁省> 沈阳人物

曲泽洲

曲泽洲为

  曲泽洲,1914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同年,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研究生院学习,1938年6月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农学院、东北大学农学院任教。1949年后任河北农学院(1958年改为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主任、副教务长、教学实验农场副场长、副校长、中国枣研究中心主任及北京农学院副院长等职。
  曾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河北果树学会理事长,北京市果树学会理事长,中国农史学会顾问,农业部科委委员,农业出版社顾问,北京市政府果树顾问团团长;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北省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常委,河北省科委副主任、顾问,“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九三学社”农牧渔业部副主委、“九三学社”保定分社副主委等。1985年7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曲泽洲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立志要研究中国的枣树,并发表了“北京枣品种研究”等学术论文。半个世纪以来,他在枣树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曲泽洲在研究了大量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并经过多年的实际调查,发现酸枣的类型中均有介于酸枣与枣的中间型,果实比酸枣果大、核小、肉厚、味酸甜,如甜溜溜老虎眼、牛0、蓬蓬籽等过渡型酸枣品种。此外,他还分析了大量出土文物中发现的棘(酸枣)的果实和核。例如,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及湖北江陵西汉墓出土的标有棘的果实与核,根据现在的分类依据,其果形为卵圆形,核为纺锤形,先端有3—4毫米长的突尖,认为在2000多年以前,当时所称的棘(酸枣)即是现在的栽培枣,说明当时的酸枣已开始向栽培枣演变了。古代从野生酸枣中逐级选优而演进为栽培枣。为证明这一推论,他带领研究生对枣和酸枣的染色体、同工酶以及花粉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酸枣的染色体数目、同工酶酶带以及花粉的形态等均与枣近似,提出了酸枣为枣的原生种的论点。
  曲泽洲认为,从植物区系及其起源看,酸枣本属于稀树草原树种,属于泛热带植物类型。山东临朐发现了距今1200~1400万年中新世酸枣叶化石,说明至少在1200万年以前我国就有酸枣的分布。据《诗经》(公元前约10世纪)等文献记载,我国枣的栽培历史至少在3000年以上,汉代枣的栽培已遍及我国南北各地。70年代在河南密县莪沟北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碳化枣核和干枣,据14C测定其年代至少有7240±80年,说明我国早在7000年前就已采集利用枣果了。而罗马时代塞坤杜斯(GaiusPliniusSecundus,公元23~79)的《自然历史》(Historianaturalis)中才始有枣的记载,这比我国古文献枣的记载至少晚了10个世纪。另外,其他欧洲各国文献也认为中国枣树栽培最早,据此,曲泽洲提出枣起源于中国无可非议。
  曲泽洲认为,果树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从1950年开始,他就率领师生跋山涉水,调查河北省的果树资源,并主编了《河北省果树志》梨树卷及苹果卷。1959年,他为主编《中国枣树志》,曾组织了由全国18个省市40多个单位参加的全国枣树资源调查,并在1983年《中国枣树志》审稿会上,对国内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品种进行了核对及澄清。根据对全国18个省市的调查,我国枣的品种为749个,并有近百个酸枣类型和品种。在此基础上,由全国百余名枣树科技工作者参加编写的《中国枣树志》于1992年出版发行。作为《中国枣树志》的主编,曲泽洲虽未能亲眼见到该志书出版,但他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从50年代开始,曲泽洲对枣树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他研究了枣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及年周期的生长动态、枣的枝芽类型及枣树的花芽分化。报道了枣树花芽分化的特点为当年分化、多次分化和随生长随分化。在枣树开花特性研究中,发现枣品种间的开花时间分昼开型和夜开型,枣的花粉发芽气温为24~26℃,相对空气湿度在70%~80%,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有利于枣树的授粉受精。调查了枣的座果率,认为枣花量大,但座果率低,增产潜力大。在枣的果实发育研究中,提出枣的果实发育分为迅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及熟前增长期。研究了枣树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认为枣为喜温树种,表现为萌芽晚、落叶早;枣树抗旱耐涝、抗风,在pH值5.5~8.5的土壤中均能良好生长。研究了枣树与光照的关系,提出枣为喜光树种,在相同管理条件下,同龄品种间植株产量的构成决定于光合强度。通过对枣树年龄时期的调查,他把枣树的一生划分为生长期、生长结果期、结果期、结果更新期和衰老期。枣树的经济寿命可达80~100年。通过对枣树生长发育的研究,为枣树的丰产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自50年代起,曲泽洲就对枣树的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80年代又研究了枣树的需肥需水规律,提出枣树施肥的关键时期为秋季基肥及早春追肥,枣树的需水临界期为花期。通过对枣树修剪反应的研究,提出了枣树对修剪钝感,修剪量要轻,冬夏结合修剪有利枣树的丰产稳产。研究了提高枣树座果率的技术措施,如花期喷赤霉素,适期“开甲”可提高座果率。在研究枣树丰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在“六五”和“七五”期间,他主持了“枣树丰产林标准”的制定和“枣早实丰产技术的研究”等国家攻关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冯传汉 湖北省武汉江汉区
印均田 (1914~1998) 上海市宝山区
叶笃庄 (1914~2000) 安徽省安庆怀宁
杨桂宫 (1914~1999)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
李之放 (1914~1992)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
+ 更多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