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西省> 赣州市> 于都人物

李骏

[公元1906年-1935年,革命烈士]

李骏为[公元1906年-1935年,革命烈士]

  李骏,乳名李福成,学名李树祯,曾用名雷振中、雷振东、李俊、胡成,1906年夏生于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塘头村一个农民家庭。从7岁起,就开始了耕作生涯,是父母的小帮手。至11岁,李骏已懂事,每当他看到同龄的富家子弟肩挎书包上学堂时,眼里总是流露出一股羡慕而又苦涩的神情。其父李海龙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咬咬牙,下决心让李骏读点书,好让他支撑这个家的未来。这年,李骏被父亲送入本村私塾学馆。入学那天,私塾先生问过名字后,对李海龙说︰“贵子乳名虽好,却也未免有点俗气。现上学启蒙,也该有个学名才好。”李海龙也点头称是,并请先生为儿取个文雅响亮的学名。先生沉吟了好一会儿说︰“但愿贵子来日成为你家顶梁之柱,就让他叫'树祯'吧!”入学后,聪明伶俐的李骏,勤学苦读,不到两年就读完了私塾所开的全部书目,还练就了一手好字,深受先生喜爱与器重。
  1918年夏,李骏考入县城昌村小学。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地方官僚与豪绅地主相互勾结,横征暴敛,如虎似狼,整个社会一片黑暗。李骏对现实深为不满,立志济世为民,做一匹为世发出不平之嘶的骏马,故自取“骏”字为名,以明心志。
  五四运动爆发后,反帝反封建爱国浪潮波及全国。于都县城各校爱国师生纷纷起而响应。李骏在高年级爱国师生的影响下,也积极参加了各种活动,还以小学生代表的身份,加入了全县学生宣传队和国事研讨会,从而迈出了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步。
  1925年,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发生后,于都社会各界民众又一次掀起了声援上海工人反帝斗争的怒潮。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中学生李骏,又一次奋起,同高年级爱国师生一道,勇敢地走上街头,发表演讲,散发传单,慷慨激昂地声讨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暴行,呼唤民众,特别是青年要以天下为己任,勇敢地投身到反帝爱国斗争中去。他还积极参加了由爱国师生组织的查禁洋货队,向广大市民商人宣传 洋货的重大爱国意义,将奸商们私藏的洋货查出当众焚毁,充分表现出了一名爱国热血青年鲜明的爱憎立场。
  1926年10月间,共产党员邱倜、戴辉受上级组织派遣,来到于都从事革命活动。他们在县内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宣传工农革命,传播马列主义。通过他们,李骏读过不少革命书刊,开始受到马列主义的影响。从此,他更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参与共产党人领导发动的各种社会活动,成了校内突出的革命积极分子,并得到邱倜等共产党员的赏识和看重,被列为党员重点发展对象。
  同年11月,在共产党员邱倜的指导下,李骏、萧大鹏、黄剑峰、尹绍伦等十多名进步学友一起,发起创立了于都第一个群众性革命团体——于都青年干社。继而,他们以团体为核心,又发起组织了全县学生联合筹备委员会。李骏被学生代表们推举为县 筹委会主席兼本校学生会主席,成了名副其实的于都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同月下旬,李骏同另几名学友一起,在县城宋屋的一间屋子里,由邱倜主持,庄严地举起了右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同另两名学员学友一道组建了本校党支部,并被上级任命为该支部负责人。从此,他开始了职业革命者的生涯。
  1927年2月上旬,中共于都地方党组织为培育农民运动的领导骨干,决定将一批党员干部选送到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深造,李骏名列其中。
  在农讲所里,李骏得到了恽代英、瞿秋白、彭湃、方志敏等一批著名共产党人的教育,无论政治思想还是军事技能,都得到长足进步和提高。
  同年5月,李骏随同全校800名师生参加了平息夏斗寅叛变和粉碎麻城土豪劣绅策动的-武装-战斗,首次受到战火的洗礼和锤炼。6月,农讲所中的反动分子在国民党 势力的策动下,大造-舆论,并不断挑起事端。面对-逆流,李骏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站在革命一边,同反动分子作坚决斗争。当反动分子纵火焚烧校园时,他奋不顾身地第一个冲入火海,抢救公物,抢救受伤同学,充分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受到了校方的高度称赞。
  6月上旬,汪精卫日渐-,黑暗顿时笼罩了武汉城。由于时局突变,党决定农讲所学员提前结业,速回本籍开展革命斗争。18日,李骏随赣籍学员一起离开了武汉。7月底,李骏一行抵达南昌。此时,南昌起义即将爆发。省委农运委员会根据起义总指挥部的指令,从农讲所回省学员中抽调了一批军政素质过硬的同志参加起义工作。李骏为其中之一,受命与学友萧大鹏一起参加了宣传鼓动队。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后,李骏和起义军一同战斗在老富山一带,又一次经受到枪林弹雨的严骏考验。
  在南昌起义军撤出南昌后,李骏受中共江西省委领导的省农协的秘密派遣,带着组织发动农民革命运动的艰巨使命,由省城返乡。此时的于都,地方党组织已在蒋介石集团发动的“清党运动”中遭到了严重破坏,工农革命的沸腾景象已荡然不存,到处呈现-。为了重振旗鼓,李骏连家都顾不上回一趟,就和同志们会合在一起,开会研究策略,开展工作,很快就把党组织及其他革命团体恢复了起来。随后,他又主动请缨到遭受破坏最严重的西部地区去开展工作。他采取秘密联络与逐个宣传的方式,将一批农运骨干分子重新召集在党的旗帜下,然后又通过这部分人进行秘密串连,把西部地区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再度鼓舞起来。与此同时,他领导西部地区隐蔽保存下来的数名党员,分头到群众中去,发现培育新的革命积极分子,发展 员,重建了西部地区党组织和农协。在他领导下,已熄灭了的西部地区革命之火,重新燃烧了起来。李骏也因工作扎实有方,深受群众信赖和崇敬,被上级党组织任命为县党组织负责人之一,并兼任西部地区党和农协组织的领导职务。
  1923年春,中共于都临时县委成立,李骏当选为县委常委兼于西区委书记。此时,根据省委指示,于都党组织决定立即实施省委制定的年关暴-动计划,在西、南、北三乡全面展开有关工作,并为此成立了县暴-动总指挥部,李骏任总指挥部主要成员并兼西区片指挥。为使全县暴-动按计划如期举行并确保其成功,他不仅精心设计了全县计划,而且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领导西区广大党员干部立即将组织发动工作全面展开。亲自对拥有部分精良武器的地方绿林组织“0会”开展改造争取工作,以增-动力量。在他的努力下,一批“0会”人员终于提高了思想觉悟,下山参加革命斗争。
  3月1日夜,随着号炮一声轰响,李骏指挥西区步前、罗坳等地数千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暴-动群众高举犁铧、大旗和熊熊火把,手执大刀、长矛、土枪、土炮,按预定计划分头捕捉当地土豪劣绅及其走狗和反动分子,焚烧田契字据,没收土豪劣绅家产。暴-动中,群众除当场击杀并活捉了一批土劣及其走狗。其中的熊德初,是李骏从私塾到中学的同班同学,其人在乡为富不仁,作恶多端,可谓臭名昭著。被擒后,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末日临头,在被押解途中,恰与李骏相遇,他走到李骏跟前,要求李骏看在同乡同学的份上,饶其父子俩的命,并发誓日后定当重金报答。李骏怒不可遏,正言斥道︰“你我同学,但不同心,不同道!你父子在乡恶名昭著,为富不仁,落得今日下场,是罪有应得!”次日,李骏亲自主持公审,代表劳苦大众在列数其条条罪状后,义正词严地宣判了熊德初父子等一批土豪劣绅的死刑,广大群众无不为之拍手称快,赞扬李骏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西乡暴-动初胜后,李骏又率暴-动队杀向县城,指挥展开了英勇的攻城战。4日,攻战战斗由西门打响,但遭到敌军的顽抗。李骏亲自带人发起轮番攻击。虽数近城门,却因武器简陋,敌火力猛烈而未能攻入城内。相持两日后,敌军见南乡农军无法过江前来攻城,便将城南守兵调集起来,从北门向西乡农军发动了猖狂的反扑。面对险恶形势,李骏坚决执行总指挥部原定攻城计划,毅然率众与敌作战。午后,敌又增兵,反扑更凶。此时,西乡农军遭到严重损失,一批骨干或战死,或受伤,或被俘,土枪土炮的 铁弹也将告磬。在这种情况下,李骏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作出了撤离战斗的决定,革命力量因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撤退中,李骏率火铳队居后掩护,方使大队人马回撤到了西区。翌日,守敌在赣州援敌的策应下,重兵“进剿”西区,李骏指挥暴-动队再度奋起与战。但终究难以抵挡,在击杀一批敌兵后,农暴队还是被打垮了。敌兵侵占西区后,实行-,不仅悬赏缉拿李骏等农暴领导人,而且大肆捕捉摧残暴-动群众。此时,李骏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如何保护党的力量和群众生命财产。他坚持斗争,在秘密部署工作的同时,对死难烈士家属进行慰藉,对被捕干部群众展开营救。此后,他把部分党员干部和暴-动骨干分子重新召集起来,组建了于西区工农自卫队,上山打游击。这不仅保存了革命的火种,鼓舞了群众,打击了敌人,而且为开创于都地方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局面打下了基础。
  同年6月,上级党组织对于都提出了创建正规工农革命武装的要求。为此,李骏奉命率部转移到北部桥头地区同由钟圣楼、朱学玖、张文焕等分别领导的北乡、南乡红色游击队会合,一道创建了赣南的第一支正规工农革命军队伍——第十五纵队,并担任了该纵队政治宣传队长。从此,李骏与同志们一道,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为开创陈毅所称赞的“赣南最红的地方”——桥头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同年8月,上级党组织根据于都北部以桥头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形势,为加强领导,使这一地区的革命斗争得到巩固发展,决定将包括兴国边界地区在内的于北地区划为特别区域。为此,中共赣南特委派员在桥头召开专门会议,在宣告成立于北特区的同时,任命此时化名为雷震中的李骏为中共于北特区委书记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并授权其组建特区党政军群领导机构。李骏挑起了党交给的重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健全完善了特区的各种组织和领导机构,并领导特区广大工农群众紧密配合第十五纵队频频出击,不断消灭反动势力,把割据区域扩展到了兴于两县边界地区的广大乡村。在巩固扩展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李骏既是指挥员,又为战斗员,几乎每天都同战士们一道战斗在沙场上,留下了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动人故事。1929年春的一天,兴、于、赣三县的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军千余人,分别从于都、兴国、宁都3座县城出动,对于北特区发动了首次大规模“会剿”,企图一举摧毁这个赣南唯一的红色堡垒。当时,以桥头根据地为后方的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正游击转战在远距于北的永丰县一带,根本无法回师保卫根据地,特区内仅有的红色武装就只有一些装备简陋、战斗力很差的赤卫军和游击队。面对强敌,李骏沉着、坚定地领导全体干部群众奋起展开艰苦的反“会剿”斗争。经过持续十天的战斗,终于迎回了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主力,彻底打破了敌人重兵“会剿”,取得了保卫和发展根据地斗争的胜利。但是,李骏却在这期间的一次激战中左腿中弹,骨断致瘸。
  当桥头革命根据地得到相对巩固发展后,作为特区领导人的李骏,又及时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工作予以极其高度的重视。他身体力行,领导全区军民开展反经济-的斗争,努力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建立外贸地下网络。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多次化名雷振东、胡成,亲自率精悍人员深入白区村镇,建起一个个地下工作据点,打通了红白区域之间的贸易通道,将紧缺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入根据地,为斗争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
  1929年3月初,一路历经苦战,面临严重危机的红五军,挥师向桥头根据地转战而来。李骏得讯后,立刻选派得力联络员,多路出动前往联络,同时还以特区党政领导机关的名义,及时向全区军民发出了迎接、支援红五军的有关工作指示。由于工作扎实有效,使红五军进入根据地后就得到了各方面的及时帮助,得到了自井冈山突围以来最好的休整,不仅摆脱了危机,而且迅速地恢复了战斗力。
  1930年3月,以桥头为中心的于北特区,在李骏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军民的英​​勇奋斗,终于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5月,根据斗争的需要,具有丰富斗争实践经验的李骏调任赣南地方主力红军第二十七纵队政委。次年春,又调任赣南革命委员会军事机关最高领导。党的需要,就是李骏的需要。每次调动,他都绝无二话,总是打起背包就出发,充分表现了一名党员干部时刻听从党的召唤的可贵精神。
  1932年2月,红一军团奉命回师展开攻赣战役。为更好地动员组织河西苏区群众配合行动,已是红一军团某师副团长的李骏,因富有地方工作经验,被选调重返地方工作,奉命担任了中共河西特委军事部长,化名为胡成。同年9月,兴国模范师成立,李骏又奉调该师工作,历任副团长、师民运科长,随部加入红三军团第六师后,他又曾数易其职,先后担任过师民运科长、宣传科长、作战科长,随部一直征战在反“围剿”沙场上。
  1934年10月,李骏随部由兴国高兴撤离战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年16日,李骏在离家仅十余华里之处的孟口渡口组织指挥部队过江。师领导当得知其家不远时,便主动批准其回去看看亲人。但李骏说︰“部队有明确的纪律规定,无论何人,都不能请假离开部队。我是干部,领导虽对我特殊关怀,但在纪律面前,我也不例外!何况我现在正担负着组织渡江的工作任务,这里我人地两熟,有利工作,岂可离岗而去探家呢?”他婉谢领导关怀,一直坚守岗位。当全师指战员渡江之后,他又随部进军到长二集结区域牛岭。此时,部队进行休整,做突破第一道-线前的准备。趁此空隙,他提笔给时任罗坳区委妇女部长的妻子钟华英写了一封短信。信中写道︰“华英同志︰吾今远征去矣,何日返乡,殊难料也;惟愿汝与列位家人,多自珍重,坚心革命。吾之身心,早已奉献革命;革命不成功,吾则决务之;革命功成之日,方是吾返家之时”,一个红军战士铁心革命、坚信革命必胜的情怀跃然纸上。次日,部队临战前夕,他将信托交给一位前来协助工作的西区地方干部。后来,这封信才辗转送到钟华英手中。
  1935年1月下旬,红军渡过赤水河,向川南古蔺、扎西地区进军。时任红三军团六师代理参谋长的李骏随部为军团殿后。当进入三岔何一带时,国民党军尾追之兵逼近。为掩护全军行动,其所在部队奉命就地设阵阻击。战斗中,李骏亲临火线指挥团队展开战斗。当敌发起集团冲锋,阵前危急之时,他毅然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亲自组织反击,率领突击营队杀向敌阵。经过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红六师也0完成了阻敌任务。然而李骏(即胡成),这位在贡江河畔成长起来的优秀红军指挥员,却在这次激战中不幸中弹,为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同名人物:

李骏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吉林省长春市 [当代]
李骏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 [当代]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路文昌 (1906~1936) 革命烈士 陕西省延安子长市
娄梦侠 (1906~1935) 革命烈士
马克昌 (1906~1984) 革命烈士
马朝亮 (1906~1935) 革命烈士 云南省曲靖陆良县
罗德森 (1906~1977) 开国大校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 更多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
刘永祝 (1904~1935) 革命烈士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
罗冠国 (1903~1935) 革命烈士 湖北省黄石阳新
林青 (1911~1935) 革命烈士 贵州省毕节七星关区
李斗文 革命烈士
娄梦侠 (1906~1935) 革命烈士
赖金彪 (1911~1935) 革命烈士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
+ 更多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