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济南市> 历城人物

周永年

[清][公元1730年-1791年]

周永年为[清][公元1730年-1791年]

  周永年(1730—1791),字书昌,济南历城人,曾读书于佛峪林汲泉畔,故自号林汲山人。清代学者,藏书家,我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创议人。周永年青年时代即嗜读书与藏书,1771年举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协助纪昀编纂《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编成后,由纪昀编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简明目录》,周永年分担释家、道家典籍提要的编写。曾任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后充文渊阁校理。四十四年充贵州乡试副考官。卒时,年六十三。
   周永年出身寒微,仕宦清苦。他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地购求图书,积书达5万余卷。他贮书的目的,并非以收藏事博炫耀于世,而是为了保存、整理和普及古代文化遗产。他有志于仿效佛教之《大藏经》、道教之《道藏》,将我国历代学术著作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再加以整理,修成《儒藏》。他在《儒藏说》中呼吁:“今不揣谫劣,愿与天下同人共肩斯任,俾古人著述之可传者,自今永无散失,以与天下万世共读之。”
  周永年还向社会呼吁建立“借书园”。他联络桂馥等学者在济南五龙潭畔修建“潭西精舍”,“聚书其中,招致来学”。他甚至设想“借书园”能够做到“寒士则供其食饮”,“极寒者并量给束修,免其内顾之忧”。
   章学诚《周书昌先生别传》云:“宋元遗收,岁久湮没,畸篇剩简,多见于明成祖时所辑《永乐大典》。时议转从《永乐大典》采缀,以还旧观。而馆臣多次择其易为功者,遂谓搜取无遗逸矣。书昌固执以争,谓其中多可录。同列无如之何,则尽举而委之书昌。书昌无间风雨寒暑,目尽九千巨册,计卷一万八千有余,丹铅标识,摘抉编摩。于是,永新刘氏兄弟公是公非诸集以下,又得十有余家,皆前人所未见者,咸著于录。好古之士以为书昌有功斯文,而书昌自是不复任载笔矣。”“庚子、辛丑之间,《四库全书》将竣,而馆阁被命特修之书,若《开国方略》、《满洲源流》、《职官表》、《河源考》之类,指不胜屈,皆于趋成,以入四库著录,馆阁撰述,需入翰林,稍知名者,一人常兼数馆,又借才外曹,若进士、举贡诸生,未得官者,或借以超资,换阶纷然,竞赴功名之会。而书昌皆不得与,意泊如也。书昌阔于世故,惟读书不欺。其与人也忠信,而自为谋往往明大而疏于细,据其理不甚详察于人事,以是益迂之。”
   周氏“博古好学,藏庋典籍甲于山左”。沈起元《题〈水西书屋藏书目录〉后》云:“余来主泺源书院讲席,得周永年,其文矫然,其气凝然,百元嗜好,独嗜书。历下书不易得,生故贫,见其脱衣典质,务必得,得则卒业乃已。今所藏经史子集二氏百家之书已数千卷,皆能言其义者,窥其志,将尽致古今载籍以掇其精而哜其胾(音字,大块的肉),而不仅以多藏为富。”
   桂馥《周先生永年传》云:“先生于衣服、饮食、声色、玩好一不问,但喜买书。有贾客出入大姓故家,得书辄归先生,凡积五万卷。”
   周氏尝至四库馆借钞书,“佣书工十人,日钞数十纸,盛夏烧灯校治,会禁借官书遂罢”。亦曾向馆进呈家藏之书,《总目》即著录其家藏本三十二种,二百一十一卷。(详《书林丛考·四库全书献书人丛考》)
   周氏受曹学佺之影响,提出《儒藏说》。云:私家藏书,“藏之一地,不能藏于天下;藏之一时,不能藏于万世”,不如仿照佛藏、道藏,建立儒藏,“果使千里之内,有儒藏数处,而异敏之士或裹粮而至,或假馆以读,数年之间,可以窥古人之大全,其才之成也,岂不事半而功倍哉?”儒藏,一可使典籍“永无散失”;二可使“与天下万世共读之”;三可使“奇文秘籍,渐次流通。”
   周氏与桂馥等人“买田筑藉书园,祠汉经师伏生等,聚书其中,招致来学”。章学诚《周永年别传》云:“予因与桐(即邵晋涵)往见书昌于藉书园。藉书园者,书昌之志也。书昌故温饱橐馁,于书积卷殆近十万,不欲自私,故以藉书名园。藉者,借也。”其藉书园之书,可“供人阅览传钞,以广流传”。
   其藏书处,一曰林汲山房,一曰藉书园,一曰水西书屋。藏书印有:“周印书昌”白方,“书昌一字书愚”朱方,此印可补传记之缺,各传均未载永年一字书愚,“书愚”之字正与章氏《别传》谓永年“益迂之”正合。永年甘自传“书愚”,且镌于印章,真为艺林又增一佳话。尚有“林汲山房藏书”朱方、“传之其人”白方、“藉书园”、“林汲山人”、“济南周氏藉书园印”等印记。
   周氏藏书目录有:一、《水西书屋藏书目录》,此为早期读书时所购藏书之目,沈起元为之跋后;二、《藉书园目录》,章学诚为之撰序;三、今存之《藉书园藏书目》二册,刘喜海味经书屋钞本,首无章学诚所撰序,殆为藉书园书目之别一种。是目依四库分部、分类及子目,著录仅书名、卷数,著者冠于书名之首,不注明版刻,极简略。著录之书亦仅约三千种,详于经、子,略于史、集。
   永年以流通古籍为职志,故亦好刻书。与青州李文藻相契,往来三十年,“凡相聚及简尺往来,无不言传钞书籍之事”。李文藻借周氏善本十余种,皆已刻板,未及印而殁。永年继其志,将此十余种印为《贷园丛书》,序中详叙经过,不没李氏之功。此书今尚存。
   王培荀《乡园梦忆录》卷二记其藏书散佚甚详,云:“父在都日,寓舍比邻家仆田升,亦代周料理所刻书,多寄余家,代为消散。其家藏书最多,在馆时蒙上垂问。家藏书籍刻有书目二部,遂以进呈,点出一千余部进之,后印以御宝发还,堂官某求暂留借观,未数日,而其家籍没,遂入大内矣。出门每以五车自随,在德州书院将归,以书寄朋好处,逮返,而其书尽为人窃去。在济宣时,留书某家,为水漂没。”
   又其《听雨楼随笔》卷一云:“李调元所刻《函海》,得吾乡周林汲先生永年钞本书三十种,后屡索不还。林汲先生博极群书,晓岚宗伯荐修《四库全书》,极一生搜求之力,所得半归雨村。”“林汲先生孙溪亭(宗耀)补四川崇庆州州同,升贵州广顺州知州以卒,今其子宝傅羁蜀难归,藏书无存,与雨村之后同一陵夷,可叹也。”
   周氏书有及身而散者,有殁后子孙不能守散出者。及身而散有没入清内府者,有为人窃去者,有被水漂没者,有为李调元借而不还者。直至其曾孙,藏书才散尽无存。
  同名人物:

周永年 四川省成都市 [当代]
周永年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 [清]

  同年(公元1730年)出生的名人:
王文治 (1730~1802) 江苏省镇江
闵贞 (1730~1788) 江西省南昌市
毕沅 (1730~1797) 清代官员、学者 江苏省苏州太仓
爱新觉罗·永琏 (1730~?) 北京市东城区
苏沃洛夫 (1730~1800) 俄罗斯军事学术的奠基人 欧洲俄罗斯
+ 更多公元173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791年)去世的名人:
孔继涑 (1726~1791)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
莫扎特 (1756~1791) 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欧洲德国
聂济和 (1727~1791)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
陈峻琚 (1712~1791) 海南省乐东
富察·明兴 (?~1791) 辽宁省
约翰·卫斯理 (1703~1791) 欧洲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