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天津> 宁河县人物

于敏

[公元1926年-2019年,中国“之父”]

于敏为[公元1926年-2019年,中国“之父”]

于敏
  于敏(1926.8.16-2019年1月16日)
于敏
  河北宁河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宁河。父亲为小职员,家境清贫。1941年至1944年,先后就读于天津市立第一中学、木斋中学和耀华中学,以成绩优秀而闻名全校。高中毕业前夕,父亲失业,在天津启新洋灰公司资助下,于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学习。由于对物理学的兴趣,1946年辞谢资助,转入北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靠助学金艰苦读书,大学期间对量子场论最为感兴趣。1949年大学毕业,留校攻读研究生,兼做助教,先后师从张宗燧、胡宁,完成了第一篇论文《核子非正常磁矩》。1951年调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6年改为原子能研究所),在彭桓武的领导下,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1956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61年放弃自己喜欢的基础研究,参加 理论探索组,开始从事 原理研究。1965年调至-研究设计院(九院),任理论部副主任,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设计院副院长。1965年到80年代初,一直担任-理论研究的主要负责工作。1980年恢复技术职称后任研究员,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能源部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为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1984年被四川省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被核工业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 “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87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以-科学技术主要完成者,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5、1987、1989年三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2年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于敏长期从事和领导-理论研究、设计,为新中国的-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
  于敏早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发表二十多篇论文和专著,与杨立铭合作出版《原子核物理讲义》,是我国第一部原子核理论专著。与合作者完成了“关于重原子核的壳结构理论”、“关于原子核独立粒子结构的力学基础”、“一个具有等间隔能谱的费米系统”等研究;与合作者提出的原子核结构可以用玻色子近似的观念来逼近的观点,与后来日本著名科学家有马朗人非常相似;在反应理论和“原子核相干结构”、“原子核平均场的独立粒子运动”方面取得较高成就。在原子核理论方面的研究被钱三强称赞为“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61年,于敏开始从事 原理研究,此项研究是其最突出的贡献和成就,为新中国 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称为“中国 之父”。首先与黄祖恰、何祚庥等研究高温、高密度等离子体状态下许多基本现象和规律,为突破和研制 奠定了一些必要的基础。运用物理量网和数量级分析方法对众多高深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基础研究的同时,探索设计 的途径,解决了其中某些基本问题。率领理论小组经过大量系统的计算,发现了驱动热核材料聚变燃烧的途径,找到了热核材料充分燃烧的本质和关键,在发现热核聚变充分燃烧途径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分析,多方面计算,采用精巧结构,创造了热核材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在明确了充分进行热核反应的条件之后,为了利用核裂变能量创造热核反应条件,于敏将从裂变反应开始的 动作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深刻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本质特征、各个阶段的区别与联系,全面分析了起作用的各种物理因素,掌握了它们量的界限。通过选用性能合适的材料和正确的构形促进好的因素的发展同时抑制坏的因素。经过讨论研究,终于与同事一起发现了一批重要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形成了一套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物理方案,实现了 原理的突破。接着在邓稼先的领导下,在多方合作下,解决技术难题,于1966年底成功进行了 原理试验,并于半年后0了我国第一枚空投 。从 0到 突破,我国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与其他国家相比,速度是最快的,于敏在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研制完成后,于敏主持和指导了中子弹和-“小型化”等一系列国防尖端科技的研制工作,在核装置化和提高性能的新突破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我国-发展长期规划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8年,与王淦昌、王大珩院士一起上 书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建议将惯性约束聚变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此建议最后被采纳。
  于敏非常重视-物理基础研究,提出并指导了许多重要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研究,指导并亲自解决了-发展中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在非平衡辐射流体力学、等离子体物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统计物理等-物理所涉及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研究过程中,于敏善于将复杂的过程进行物理分解,并逐一解决,对-理论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有深刻的了解。在研究所的授课,逻辑推理严密,物理概念清晰,见解独到,表达方式生动,紧抓要害,深受欢迎。
  2019年1月16日,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于敏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就很高,在品德修养方面也令人敬佩,他淡泊名利,艰苦朴素,在保密性极强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资料来源:1. 《为-的突破与发展殚精竭虑——祝贺于敏院士七十寿诞》,郑绍唐,《现代物理知识》第8卷第5期;2. 《东方巨星——“两弹一星”元勋的神秘旅程》,林城,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3. 《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功勋谱》,李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同年(公元192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