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介绍

尹昌龄 [公元1869年-1942年,蜀中五老七贤]

  • 尹昌龄(1869—1942)近现代。字仲锡,晚号约堪,四川华阳人。清翰林,官陕西关中道,有循声。工诗、善书,入民国,居成都,办理慈惠堂。 先世居郫县(生于郫县两路口东风村“今属安德镇”),祖辈来成都经商,遂入华阳县籍。是成都的五老七贤之一,著名慈善事业家。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十八...[详细]

阎有来 [公元1892年-1942年,革命烈士]

  • 阎有来(1892——1942),娄烦镇范家村人。民国29年(1940)晋西事变后,阎有来被选为范家村村长。民国31年(1942)2月11日天刚亮,阎有来就走家串户,发动群众空室清野,埋藏粮食和用品,随时准备撤往山里。在他的动员下,大部分群众都很快照办了。但还有少部分思想麻痹的人在等待观望。他不得...[详细]

萧蓬云 [公元1870年-1942年]

  • 萧蓬云(1870-1942),名锦洲,字文鸾,广东从化桃源洞蛟龙围人。清朝光绪年间,他年仅17岁就考取了秀才。30岁考取副魁(准举人)。之后,又参加了考官职,入京城考试,被选录为直隶州州判。后调派湖南。任职不久,时值鼎革,解职归里。回乡后,闭门著书。至宣统元年,考取孝廉方正。 萧先生好学能文...[详细]

魏玉杭 [公元1891年-1942年]

  • 魏玉杭,1891年生,贫农出身,原籍临邑县徐家店村。18岁时,因贫未婚,到陵县四区三洄河村入赘,改名魏玉杭。因岳父家境贫困,他只得靠在集市粮食中过斗“撤合子”以助生活。 1942年,陵县的抗日形势处在相持阶段,日军的频繁扫荡和推行的治安强化运动,给抗日军民造成极大困难。农历的8月22日清晨,...[详细]

王斌 [公元1916年-1942年,革命烈士]

  • 王斌(又叫王冰),山西汾阳人,1916年出生。1931年考入本县河汾中学,1933年任小学教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八路军随营学校,学习抗战理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灵石县委宣传部长,以灵石县牺盟会特派员的身份组建抗日武装县游击大队,发动全民在农村和山区开展游击战争...[详细]

唐谊正 [公元1900年-1942年]

  • 唐谊正(1900~1942),女,钟祥县人,毕业于武昌女子师范学校,曾任汉口第十七小学校长,优秀教育家。 1938年秋,唐谊正随夫陆成之来利川,任南坪小学校长。南坪地处齐岳山南麓,农民生活极端困苦,孩子上学非常艰难,入党率极低。她常爬高山,去远乡,逐户动员农民送子弟入党,并为住读学生妥善安排...[详细]

谭伯川 [公元1917年-1942年]

  • 谭伯川(1917~1942),土家族,湖北利川市人。中共党员,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连长。 1931年参加革命,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连长,1942年率部参加太岳战役,在与敌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5岁。 ...[详细]

宋海珊 [公元1898年-1942年,革命烈士]

  • 宋海珊(1898—1942),桐城挂车河(今挂镇乡)人。革命烈士。 宋海珊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入私塾,未及一年辍学。十一岁给药店老板和地主帮工,十三岁学补锅。他较早接受革命思想,曾以自己修补技术为红军修理 械,主张宋氏公产田不收租,以接济贫苦农民。“九·—八”事变后,宋海珊在家乡发起抗日救...[详细]

欧阳逖 [公元1919年-1942年]

  • 欧阳逖(1919-1942),原名欧阳正珍,湖南衡阳县汇水乡瓦屋场人。1934年,西湖高等小学毕业。1935年春,考入湖南私立道南中学。1936年,耳闻日军侵略暴行后,他义愤填膺,立志效仿爱国者刘琨、祖逖、遂改名欧阳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挥笔写下“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好男儿,报国家...[详细]

李玉儿 [公元1924年-1942年]

  • 李玉儿(1924_1942),米峪镇乡米峪镇村人。民国26年(1937)担任村民兵中队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9年(1940)6月率领民兵配合八路军参加了米峪镇战斗。民国31年(1942)5月初,阳曲、古交、静乐日伪2000多人向米峪镇山区进攻。八路军三五八旅七团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李玉儿带...[详细]

刘治平 [公元1904年-1942年]

  • 革命先辈刘治平(1904—1942年),亦名刘英、刘胤,化名李麦麦、李建芳,竹山县潘口塘人。 幼年家中清贫,随父亲在竹山县潘口塘开小药店,兄弟3人,排行第三。幼时聪明伶俐,在潘口塘私塾读书数年,后借族人刘胤的文凭到武昌考入商业学校,从此对外就使用刘胤的名字。 在武昌读书时因家中困难,刘治...[详细]

刘民 [公元1911年-1942年,革命烈士]

  • 刘民(1911—1942),字伯格,湖南常宁柏坊乡(现蓬塘乡)人。学校毕业后,曾当过常宁县教育科长兼合江高级小学校长,并用祠堂公产创办储英小学,免费招收穷苦农民子弟。大革命时期,参加当地李公井组织的农民协会。马日事变后被迫离乡,后加入第四路军总指挥刘建绪部,与该部少校参议兼政训处处长邓浪(常宁人...[详细]

李鸣书 [公元1919年-1942年]

  • 李鸣书(1919—1942),化名许正,湖南溆浦县卢峰镇人。1927年,入县立模范小学读书。1930年,升入溆浦县立中学。毕业后考入沅陵辰郡中学高中部就读。1937年冬回到溆浦县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7月,中共溆浦县委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详细]

蒋先法 [公元1895年-1942年]

  • 蒋先法(1895—1942),号遵孟。四川省永川县人,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文史科肄业。民国27—30年(1938一1941)任巫溪县长。 蒋先法初到任,县境遭特大水灾,他带头捐献金戒指救灾并为民请赈。县境股匪林立,老百姓深受其害,他剿抚兼施,使社会秩序大有好转。他重视山区文化教育事业,经常到城乡...[详细]

何小静 [公元1921年-1942年]

  • 何小静(1921-1942),沙湾镇北村人,曾就读于沙湾德明小学、广州职业学校英文夜校。抗战爆发后,何小静兄妹等七人参加抗日先锋队及艺协少年组,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何小静任广州少年抗敌先锋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同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何小静被派往国民党第七战区政工总队...[详细]

何少霞 [公元1894年-1942年]

  • 何少霞(1894-1942),名振渠,字乾调,沙湾北村人。出身书香之家,自幼受粤剧熏陶,为人诚实,学风严谨。何少霞在乡里以教书和创作广东音乐为主,曾在乡女子小学德明小学、象贤中学任教,与远房叔父何柳堂、何与年等探讨广东音乐的演奏、创作、评论,并与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以及西洋音乐家何...[详细]

顾世廉 [公元1914年-1942年]

  • 顾世廉(1914-1942),桂林街道六合村顾家山人,出身普通农民家庭。自幼读书,抗日战争爆发,辍学到近村私塾任教。瑞昌沦陷后,投笔从戎,任洪山抗日游击队队长。后洪山游击队被国民政府改编为挺进三纵队十五支队第九中队,仍为队长。 顾部共有百余人 ,下编3个分队,布防在洪山、北亭一带,堵截日伪县...[详细]

高时臻 [公元1877年-1942年]

  • 高时臻(1877—1942),1912年5月至1916年5月、1916年8月至1918年8月出任山西大学校长。 高时臻,又名福斋,男,汉族,著名工科教授。山西襄汾县(原襄陵县)人。1900年入省令德堂西学部学习。结业后,适山西大学西学专斋建成,又以高才被选,入校深造。毕业后曾任同蒲铁路工程师...[详细]

崔一生 [公元1912年-1942年,革命烈士]

  • 崔一生,山西离石人,1912年出生。曾就读于太原省立第一中学。1937年,在山东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因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被当局拘捕,获释后回到家乡,积极从事抗日工作,在山西战地总动会任印刷科副科长。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经组织介绍入延安陕北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在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1938年,...[详细]

陈子斌 [公元1899年-1942年,抗日英烈]

  • 陈子斌(1899-1942),河北省深县人。1942年4月29日牺牲,时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4旅10团团长。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个人简介 出身于贫农家庭。因生活困难,小学未毕业,即与父兄共同劳动。 少年时心志高远,有强烈的求知欲。父亲是一位农民,在家开了个油坊,全家省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