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南平市> 武夷山人物

胡宏

[宋][公元1105年-1161年,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胡宏为[宋][公元1105年-1161年,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胡宏(1105~1161),字仁仲,崇安籍溪(今上梅乡)人,胡安国之次子。他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15岁写《论语说》,编《程氏雅言》。其父胡安国怕他刚愎自用,向他讲授自著的《通鉴举要》一书。其后入太学,从师杨时、侯仲良(杨、侯为二程再传子弟)。在胡安国诸子中,他“伟抱卓识,自许尤为不偶,其学术亦最优也”。
  胡宏最初荫补右承务郎,后因秦桧当权,遂隐居衡山。“穷居杜门,躬理耕植,时读-,以求寡过。”绍兴年间,他给皇帝上 书论0大义,累数千言,他说:“徽宗、钦宗劫于仇敌,远适穷荒,其愿陛下加兵敌国,犹饥渴于饮食,庶几一得生还,父子兄弟相持而泣,欢若平生,引领东望。九年于兹,夫以疏贱痛心于此,尚欲有为,况陛下当其任乎!”末尾还说:“陈东、马坤以直谏论死,未闻诛一奸邪,黜一谀佞,虽当时宰辅之罪,然以天子威灵,乃不能保二三心腹耳目之臣以自辅助,顾今奸邪得而杀之,窃伤陛下盛权之不在己也。”他坚持主张“以仁为本,修心之志”,以为欲迎请二帝归来收复中原国土,则必须清君侧,扫奸佞,以中正之臣为心腹。奏章为秦桧扣压不报,他便婉求任岳麓书院山长,以继父志。
  胡宏隐居衡山期间,先后讲学于碧泉、道山书院。得意门生有张、杨大异、彪居正、吴翌、方畴、向语等。朱熹虽然没有直接师事胡宏,但思想上受到影响。所以《宋元学案》称他为胡宏的私淑弟子。朱熹称颂胡学识丰富,节操高洁,“当时无有能当者”。明人彭时称胡氏父子“俱为大儒,遂启新安朱氏(朱熹)、东莱吕氏(吕祖谦)、南轩张氏(张栻)之传,而道学益盈以显。”(《建宁府志》)
  胡宏的政治主张是进步的: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改革弊政,举贤任能。他把偏安江南看成是“万世不磨之辱,臣子必报之仇”。痛恨投降主义,极力反对秦桧-求和、苟且偏安的可耻行径。
  胡宏之父胡安国与秦桧可说是世交,建炎年间张邦昌僭立,秦桧曾独自上 书反对,深得胡安国赏识并极力为之举荐,一度往来甚密。秦桧当权时,致书其兄胡寅,问其两个弟弟为什么不给他通书信?意欲用之。对秦桧的举荐,胡宏一概拒绝。朱熹曾提到,秦桧当权时,故家子弟往往被他笼络去了,“多堕家声,独明仲兄弟,终不归附”。
  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死后,张浚、汪应辰等向朝廷推荐胡宏,宋高宗要召用他,诏命到时,他已病重不起。死后,赠正郎。
  胡宏虽然隐居不仕,视功名富贵为“一时事耳”,但“不耽于释,不眷于老”,没有超尘绝俗的出世思想。他区别于一般理学家,具有正视社会现实的倾向。他没埋头于理学理论的泛泛而谈,而注重学以致用。他说圣人之道,保其体必得其用,有体而无用,与异端何异?他很重视井田、封建、学校、军制,认为是“圣人竭心思致用之大者”。(《与张钦夫书》)他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说:“夫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者也,是以虽天子之贵,而保民如保赤子。”(《与刘信叔书》)在他的心目中,人民是相当重要的。在《上光尧皇帝书》中,他严词抨击当时-,谴责-污吏“与民争利”,使“狱讼繁滋,民不得安息”,强调富国富民“莫不以辟土地养人民为本”。主张尊贤举能,提出“立国以德贤为本”,及提倡“广开言路,弃非如敝履,得是如珠玉”。
  胡宏的一生,主要是从事于教学。他很重视学习,他说:“夫不学,则不能立,不能有立,虽俊而贵,将焉用之。”(《题大学》)强调“学欲博,不欲杂;守欲约,不欲陋”。(《知言》)
  胡宏是南宋初颇有影响的理学家,与其父胡安国共同开创湖湘之学,虽与程门有一定联系,但还是一个独立的思想家。著作有《知言》、《皇王大纪》、《王峰集》和《叙古蒙求》等。   胡宏相关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同年(公元11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16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