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济南市>

吕思问

[清]

吕思问为[清]

  吕思问,字退圃,系清朝乾隆丙辰举人,莱芜人,生卒不详。吕思问以名孝廉历任莱阳、平度、广文教谕。
  据民国《续修莱芜县志》第八册记载,吕思问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对于家中藏书,可谓无所不读。因聪慧过人,读过的内容,都能记之能诵。而且勤于思考,善于质疑,他从不迷信书中的名人定论,觉着有不当之处,就动笔批释。稍大之后,便潜心于“易”的研究探讨。从四十七八岁起,即告病返乡,以著书授徒为业。他认为“去圣久远,绝学不明,束发受书颇好探索,疑义纷然,无从质正”。所以他从年少时就废寝忘食地读“易”,他总认为前贤的论述都不够系统,颇有些支离破碎,遂决意研究、探索。然而苦思冥想多年,对先后天之变化还是想不明白。
  乾隆壬申正月,吕思问在莱阳学署时,因患眼疾,不得不瞑目-,日思易经卷首九图四十多天,忽觉天地开朗,千条万绪顿时贯通,这才知道朱子改定《古本大学》的不足和错误之处,为此,他曾高兴地说:“由于河洛上图从中起本,原微有隔阂,疑上鬼神来告,不然何以破愚开蒙,以致于此!”那一年,他已47岁。后隔不久,便谢病归里,虽沉疴缠身六七年,朝不保夕,仍乐此不疲地研讨易经。前后经历10年,终写成《困学编》一书。
  此书分为两编,第一编5篇,即《河图说》、《伏义五图说》、《洛书说》、《文王二图说》、《河洛总说》;第二编4篇,即《对经方位图》、《九传方位图》、《古本大学说》、《中庸说》。其中议论精辟,颇含哲理,其观点极其新颖,皆前人所未发。
  吕思问生平著作甚丰,除《困学编》外,尚有《韶学》、《算法》、《乡党句解诗》、《古文辞》等若干卷,只可惜皆未刊行于世,后因兵燹之祸,大多散失。吕族后人在一百多年后,从家塾钞本得《困学编》及诗集十多卷,其诗取法魏晋,多有佳句。光绪二十九年,适族中修谱事竣后,众族人深感吕公息影深山,名未大显,恐其著作散失殆尽,乃集资刊印《困学编》,使之风行于世,名列于文苑儒林。
  吕思问生性耿介,为官清廉,这从无余资刊印著作可见一斑。他从不图升迁而结交权贵,生前落落寡合。从史料看,他有三个知己朋友,皆为文友。一是居官司莱阳时,与益都赵秋谷太史相唱和;二是居官司平度时,与潍县令郑板桥篇间酬答,尤称莫逆之交;三是与莱芜老乡张受采(也是文人)相交甚密。他们在一起时,只是道义相切,学问互长,在观点与学术问题上,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并不屈从,更不会放弃原则而苟同,可谓诤友。
  附:
  《河洛总说》片断
  阳动也,阴静也,对待也,静之中有动,动之理、静时已具也。动之中有静,静之理、动时故在也。义卦象之,阳动也而反静,阴静也而反动。流行也,静而又动,静所以为动之本也。动而又静,动所以为静之基也,文卦象之。
  理无形气者也,气也者理之用也。形也者气之迹也,动静者气而所以动静者理。气一静而形象名数。皆敛于无,非寂也,至虚之中,而至实者无不含于内矣。气一动而形象名数,俱呈于有,非滞也。至实之内,而至虚者无不运于中矣。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引之于前,而不见其始,以无始为始者也。推之于后,而不见其终,以无终为终者也。识此意也,图之中亦可以见书焉,书之中亦可以见图焉,一以贯之,孰妙于是。
  图者何,图吾心中所具之理之全体也。书者何,书吾心中所具之理之大用也。吾心中所具之理者何,信仁义礼智是也。体无不备,故谓之全体。用无不周,故谓之大用,其要惟在于无私。私有二,私欲也,私意也。二者无,则此理不在图书而在我矣,分之而各有脉络,故穷理穷此也。成之而具于人心,故尽性尽此也。极之而通于天道,故至命至此也。知所以知此也,行所以行此也。静而存养,所以存此也。动而省察,所以省此也。养气者,养此盛大流行之气。知言者,以此而知其言之所以然也。自伏羲至于孟子,若合符节迨程朱以私意改古本大学,惟全体之未融,故大用之不贯。由是学庸论孟,为程朱之书,非孔曾思孟之书,而河洛之义久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