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潜江人物

金成喜

[公元1935年-2003年]

金成喜为[公元1935年-2003年]

  金成喜(1935~2003),潜江龙湾镇和平村人。他从大队支部书记干到了县革委会副主任岗位,最后又自己要求降任财管所长,是第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一生荣誉等身,是一位颇具传奇特色的老模范。
  亲自搭台挨批斗的支部书记
  1935年8月2日,金成喜出生在龙湾司(今龙湾镇)狗腿子湾(今和平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金学刚育有两子三女,靠湖区的几亩薄田极其辛苦也难维持一家人的温饱。金成喜八岁入私塾读书三年多一点,因家境贫穷,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并时常随爷爷、奶奶讨米要饭补充家里粮食不足。
  1958年7月,金成喜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月起,他先后任张金区龙湾公社和平大队财经大队长,党支部副书记、书记。1962年1月至1967年12月,他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坚持“以粮为纲”,与群众同甘共苦,带领群众开荒拓土,筑堤挖河,抗旱排涝,大力发展双季稻,使过去的荒湖湿地变成了良田,和平大队从1963年开始,连续三年为全县户产万斤粮先进典型,成为全县完成粮食统购任务和上交“余粮”最多的村。金成喜个人和大队集体多次受到张金区委和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1966年10月,“文革”的浪潮也席卷到了和平村,张金区竺场公社的造反组织和和平村的“-”也要“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将金成喜作为竺场公社最典型“走资派”进行批斗。10月9日,他忙完一天的生产检查刚回到家中,有人向他报告,说明天公社造反派要在和平村对他进行现场批斗。他闻信不惊,想到的却是:不能因为自己挨批斗,让群众为搭台增加负担。吃完晚饭,他叫上妻子、子女和几位信得过的大队干部,亲手在大队部门前搭起了批斗台。
  不用权谋私的书记主任
  1968年1月,金成喜任张金区竺场公社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期间,他深入田间地头,带领群众大胆地“抓革命,促生产”,兴修水利,开荒种地,消灭血吸虫,采取“交流经验,评比红旗”、“大寨标兵工分”等办法,使竺场公社各项工作走在全县前列,他个人成为全县“活学活用”的积极分子和基层干部的楷模。
  1969.6~1983.1,金成喜先后任张金区革委会副主任、主任,中共张金区委副书记、书记(1971.11~1972.4任区委书记),渔洋区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5.2~1979.12),张金公社-(1980.1~1982.12)。其间当选县委委员,任县革委会副主任(1969.1~1978.11);1974~1983年当选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就是这样一位任“县官”八年和执掌一方的-,却坚持原则,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清廉为民,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从不用权谋私。
  2015年5月15日,笔者在采访金成喜长子金必祥时,他告诉我他父亲1971年已是县革委会副主任兼张金区委书记,当时他在张金读高中,和财经区长的儿子关华经常不买票去区电影院看电影。看门验票的职工看其父的“面子”从不收门票。父亲得知此事后,非常恼火。一天晚上将他和关华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教育他们:“你们这样做是丢了区委的脸,打了我的脸。你们是干部子弟,不能‘仗势’,不能让群众指我们的脊梁骨”。次日,他从每月四十五元的工资中拿出了十元钱,补交了他们的“白看电影”的票钱。
  金成喜的妻子陈桃儿,父母早逝,八岁就到了金家当童养媳。他们婚后育有四子二女。金成喜当区委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多年后的1978年,陈桃儿和子女还是农村户口,都在老家务农。1979年组织上按政策给他们全家“农转非”后,他坚决谢绝组织和同事的关心,不让给妻子安排工作。他说“我老婆不识字,有文化有资格安排工作的人太多,我不能搞这个特殊,让群众指责我们的干部”。
  1974年长子金必祥高中毕业后,村里有一个推荐选拔上大学的指标,公社书记已将此指标安排给了金必祥。金成喜得知情况后,给儿子做工作让出指标,动员其去参军保家卫国。金必祥没辜负父亲的期望,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并在战斗中负伤,五年后回到家乡,金成喜又是一个“不搞特殊”,不出面为他安排工作。还是一位老同事“看不过身”,将金必祥安排在西大院财管所当了一个临时工。后来,金成喜子女陆续成人,他除了第三子大学毕业被安排在镇里成为一位事业编制人员外,其余都是“背袋子”的合同工。
  1977年5月,渔洋遭遇春旱,百里长渠无来水,东荆河断流,各村队秧苗田大都龟裂,秧苗快要干死,中稻田无法耕整,很多地方老百姓饮用水也成了问题。他带领全体公社干部,组织群众奋战三天三夜,硬是将断流后的几十公里东荆河一段段有水之处,采取开挖明渠的办法连接成河,再三级提水,战胜了干旱,受百姓拥戴。
  1980年,他任村支部书记的妻弟,群众举报其经济问题,经查居于“两可”之间,他坚持原则,认为领导干部亲戚更应从严要求自己,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不顾班子成员“宽容”一点的建议,硬是从严给予了党纪处分。1981年,其任乡供销销社副主任的姨佬(连襟)因生活作风问题群众反响大,他不顾老伴的说情,硬是坚持原则给了姨佬撤职处分。
  不贪财图名的财管所长
  1983年1月,金成喜年仅四十九岁,时任张金公社-,此时正逢机构改革。他担任“县官”已八年之久,两届全国、省人大代表,三十多次受到国家、省、地、(县)市表彰。按相关政策,他面临“进城、留公社、到部门”三种选择:进城任农办主任、留公社继续任书记、到镇直部门自己选择。在去与留的十字路口,他向世俗积习做了一个挑战,明确表示:就在张金安家,自己降职级当张金财管所所长。
  自古以来,官场上很少有人自己选择降职。他的这一选择,让时任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感到无法向上交代。县委组织部长两次到荆州地委组织部解释道,这是金成喜个人真实的选择。县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分别三次找他谈心,希望慎重对待,不宜作降职打算。他却笑着说:“大家常说共产党的干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我对这一选择毫无怨言。这个位子能更好地发挥我的能力;同时,我腾出位子,也能让年轻干部更快成长。今后我绝不会为职级问题找组织麻烦。”
  金成喜任财管所长后每天提前上班,连打水扫地这样的小事都抢着干。有一天早上,他在打扫会议室时不慎将一口杯打破,硬是自己掏钱买来补上了。在安排农业税和水费征收任务时,他总是拣最难、最远的地方。1985年初冬,高易管理区所欠税费任务最大,他冒着小雨,披上雨衣,在泥泞小道上奔走四十多公里,当天收齐了四个村所欠的二千三百元的农业税和水费。1989年春节将至,东湖村还有二千二百元的特产税未交。因村书记是他的侄子,加之群众缴税意识不强,所里人员都畏难不愿去征收,他说:“公事公办,就是落下六亲不认的骂名,国家税费该收的一分钱也不能少。”于是他又揽下这烫手的山芋去了东湖村。到达村里他教训了一顿侄子,并要他陪着挨家挨户地宣传政策,三天完成了征收任务。次年(1990年)村里该交的五千四百元特产税,当年9月就收齐上交了。
  在金成喜某些亲戚眼里,财管所长收税管钱有权又有钱,过去他当镇-想“进步”不用权,现在年龄大了,官也越做越小了,找他开方便之门办点事应该没问题。他的老伴是靠叔叔抚养成人的,亲如父女。1988年春节,叔叔大老远从乡下赶来,说是准备到张金街上摆个甘蔗摊,想找他在财管所借一百元周转金。这对金成喜易如反掌,但他认为叔叔不符周转金发放对象,硬是没答应,最后打电话给在龙湾工作的大儿子,让他拿出一百元的积蓄,总算满足了老人的要求。他妻弟在张金镇上一家银行当临时工,行里分配他揽储任务,说只要他将张金财管所存款户头转到行里来,即给他转正。他耐着性子给老伴和妻弟做工作,说财政资金存入哪家银行,上级都有规定,不能随心所欲。
  金成喜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格,显得十分“小气”,但他对认为该帮助的人却总是慷慨解囊,十分“大方”。1989年春节前两天,人们都忙着办年货,可魏桥村五组七十岁的董婆婆,看着呆傻的儿子和十岁无娘的孙子,想到死去的丈夫满目凄凉。金成喜迎着刺骨的寒风,带着五十元的农业税减免款和自己从工资中挤出来二十多元钱买上肉鱼送到董婆婆家。董婆婆下跪谢恩时被他扶起,并说:“我来迟了,明年我将带领财管所干部来帮扶你。”
  金成喜带领财管所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培植财源,1985年以来,张金财管所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财政系统先进单位;他个人五次被评为荆州地区财贸系统标兵,三次被评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工作标兵”。1993年10月,被评为全国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6年1月,金成喜退休后,仍然大公无私,严于律己,多次被评为优秀市人大代表和老干部先进个人。1998年7月的一天,他带着长子金必祥到公安县孟溪镇去探望儿子的姑妈,被洪水阻隔停渡,他即选择了在江堤上与解放军一起运石头、背沙袋抗洪抢险,一干就是六天六夜。《解放军报》记者潘伟以一篇《一位当县官的抢险突击手》报道了其感人事迹。
  2003年5月22日,金成喜在张金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同年(公元193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