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西省> 宜春市> 上高人物

黄懋材

[清][公元1843年-1890年]

黄懋材为[清][公元1843年-1890年]

  黄懋材, 字豪伯,田心镇王家村大屋里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生。他天资聪明,勤奋好学,才华出众。16岁中秀才之后,放弃科举,立志钻研科学,以图报效国家。他博览群书,广为涉猎,经史子集以外,尤致力于数学、天文等“经世之学”,对地理测量更加谙熟。他潜心研究了历代书中的地志和外夷列传,为中国拥有数千年古代文明而自豪。但对鸦片战争以来,屡受外人欺凌,国势日益倾颓,心中十分痛惜。他决定深入实际,到社会去调查,去探索。当时的上海,是租界林立商业繁华之地,黄懋材觉得首先应该到那里考察一番。同治五年(1866年)三月初六动身,于二十一日抵达上海。经人推荐,在余莲村创办的抚教局任职。从此,他把主要精力投向社会,认真留心时务,常出入于街头巷闾,以至戏园、伎院,-社会上的流弊;又挤身身于驿馆、洋行、夷场和教堂,搜索外国人的底细。时逾一年,对英、法、德、俄、日、意、奥、荷、葡等国的政策、经济、军事、文化等等,都作了较详细的了妥,并将所见所闻,写成《沪游脞记》一书。
  光绪元年(1875年),学政李文田在江西主持考试,黄懋材曾上 书自陈,得以学术为上司所赏识。继任学政许庚身以黄懋材品尝兼优,尤精通数理,奏请朝廷“将黄懋材交发同文馆或天津上海等处机器局,以便使其进一步得到深造”。经考核合格,黄懋材进入了同文馆这所专门培养译员的学校。他努力学习英、法、德、俄、日等国文字,积极充实科学知识,提高测绘技术,为日后大展宏图积蓄力量。
  光绪四年(1878年),英国以烟台议约“准其入藏探路”之文为借口,企图蚕食西藏。我次取道蜀中,俱被边疆人民阻止。在占据达吉岭之后,更变本加厉,对西藏地区虎视眈眈,朝廷特派黄懋材“以四品顶戴出境抽换二品顶戴”,前往三藏五印,察看情形。黄懋材与武举章鸿钧、长沙聂振声、慈溪裘祖荫,及跟随、厨役一行六人,于七月初七由四川成都起程,翻越大象岭、大雪山,跨过大渡河、泸定桥,过野人寨、火焰山,行走二百一十一天,于翌年二月初八,方进入中缅交界地蛮允。在缅月余,黄懋材详尽了解了缅甸国风民情,气候物产,及被英国蚕食的前因后果。三月二十七日,乘船离缅去印。又用半年多时间,对英属之五印度进行了考察。十月初一动身返回,过孟加拉湾,经新加坡、西贡,各停留半个多月。十一月初二日,乘船出海口,过七洲洋时,飓风聚起,满船人呼天叫地。黄懋材等人僵卧五昼夜,漂泊半个月始到香港。光绪六年正月到达广州。历时二年,行程五万,足迹遍及今缅甸、印度、孟加拉、新加坡、越南等国。历尽千辛万苦,搜集大量资料,在国内如此勘察边疆者可说罕见,在我国外交使上也堪称壮举。
  黄懋材根据考察资料,绘制了《五印度全图》一册、《西域回部图》一册、《四川至西藏程途》一册、《云南至缅甸程途》一册。此外还著有《西輶日记》《印度札记》、《西徼水道》、《游历刍言》等政著,汇成《得一斋杂著四种》。《西輶日记》逐日记录了赴藏途中的山川地理形式、风土人情。《印度札记》以地理为主,实事求是地介绍了当时东南亚诸国在帝国主义占领下的情景。《西徼水道》中,考证了金沙江、鸭龙江、澜沧江、潞江等河流的源流,记载了龙川江、槟榔江、禹贡黑水、阿褥达四水、恒河、印度河的流向及水域,既订正了前人对这些水系的错误述说,也为这些水系流域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提供了详尽的资料。《游历刍言》内含《五印度形势》、《腾越边徼》、《西域形势》、《南洋形势》、《俄国图说》、《和林考》、《西域图说》等七篇政论文章,末附《印度杂兴》律诗七首。文中,黄懋材以一片爱国热情,详述了我国西部漫长边陲及其邻国的历史沿革、南洋诸岛的现实状况,并向清廷提出一系列新颖的政见。尤其在《南洋形势》中,他首先剖析了在“欧洲雄国环起”之时,东南亚各国的重要战略地位,提醒清廷注意“昔时南洋无足介意,今日之南洋必当予谋也”。他在如实反映东南亚各国广大华侨“或受土人之欺侮,或遭异邦之虐政”的情景后,发出了“论其人则百万羁旅尽中华之赤了,亟宜添设领事以资保护”的呼吁。其二,就当时海禁已开,我国与各国外交贸易活动频繁,急需人才的形势,提出“考取洋学,以罗人才”的具体方案。其三,针对当时海疆防务,认为“探测海道,以资练习”是当务之急。其四,对东南亚地区采取“联络各国,以固潘篱”的外交政策。就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来说,黄懋材的这些政见,是很切合时宜的。但当时的清廷,内恐人民参予政治,外惧列强武力威胁,黄懋材的忠言直谏,哪能听得进去。所以,只落个“图说等件暂行留中”,而人却被抛撇到远离京城万里的云南。先后任平彝、弥勒知县共四年,矢慎,秉公执法,两袖清风。后来,他以“本学术经济,不乐为外吏”为由,自请调京。改授会典馆协修,加稽查同文馆差。
  黄懋材著《得一斋杂著四种》初版未曾见到。光绪十二年(1886年),翰林院编修江标予以重校刊出。被认为“叙记确而不支,考证博而能核”,是“讲边事者不可少之书”。读者接踵索要,没能满足需求。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江召棠在上高担任知县期间,征文考献,亲抵黄懋材家中,“觅是书之板仅存,而蠹朽剥落者及半”,“不忍其日就湮没”,遂加以补订,连同《沪游脞记》,一并刊行。另有《象数新理》、《机器略释》、《海国见闻录》、《沪游吟草》、《江城吟草》、《卮言》、《江西晷度表》、《丙寅至壬申年日记》和《得一斋外集》多种,共二十余卷。可惜,多已散失。光绪十六年(1890年)黄懋材在上海病逝,年仅47岁。

  王家村 王家村…… 详细++
  同年(公元1843年)出生的名人:

姜桂题 (1843~1922)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安徽省亳州谯城区
冯煦 (1843~1927) 江苏省常州金坛
张逸 (1843~1904) 江苏省泰州高港区
曾纪耀 (1843~1881) 曾国藩次女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
于文斗 (1843~1916)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
+ 更多公元184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90年)去世的名人:
倪文蔚 (1823~1890) 安徽省安庆望江
李金镛 (1835~1890) 清末大臣 江苏省无锡惠山
爱新觉罗·载敦 (1827~1890) ,满族 北京市
曾纪泽 (1839~1890) 晚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
李凤章 (1833~1890) 李鸿章五弟 安徽省合肥瑶海区
杜冠英 (1840~1890)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 更多公元189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