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四川省> 广元市> 剑阁人物

张正桃

[公元1918年-1981年]

张正桃为[公元1918年-1981年]

  张正桃(1918-1981),剑阁县鸯溪乡化林村人。家庭贫苦。他幼年时,父亲被地主逼租逼债,背井离乡,终生未归,母亲也被地主以120吊铜钱卖了抵债,他孤苦零丁,全赖祖母抚养。十二岁时,祖母病逝,家境更加艰难,只得给地主放牛当小长年,后跟人学石匠。他在旧社会苦熬了三十个春秋,深知农民的艰辛。
  剑阁解放后,张正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人生道路上的新起点。1950年积极投身民主革命运动,先任村自卫队长,继任村农会主席。在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中,带领农民同剥削阶级作斗争。有人深夜给送去一匹窄扣土布和其他礼物,他严辞拒绝。1954年正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带头办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1958年秋,鸯溪人民公社成立后,张正桃被选为中共化林大队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认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年粮食比1957年增产14.5%,向国家超卖粮食7万斤,社员的生活安排得很落实。1960年遭受旱灾,他带领全队社员抗灾,结果全大队粮食总产比上年增产23.4%,留足口粮、种子、饲料和超额完成征购任务后,还提留备荒粮12.1万斤。同年11月20日,县委发出通知,并召开10万人收听的广播大会,号召干部、群众向张正桃学习。1962年化林大队的农业生产继续发展。1963年,化林大队被评为全省农业先进单位,张正桃被评为省农业劳动模范。
  1964年,张正桃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坚持学习周恩来总理总结的大寨的基本经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群众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他同大队干部一道,带领群众连年在铜钱梁、三仑山、郑家窝、九曲山、浅沟子等处修塘筑堰,改土造田,植树造林,坚持不懈地努力改变山区生产面貌。1967年冬又新修蓄水7万立方米的联合塘,1968年新修蓄水10万立方米的团结塘,1969年战胜旱灾粮棉油全面增产,创造皮棉亩产189斤的高产纪录。1970年2月党支部副书记马继尧到北京参加全国棉花生产会议,受到了周总理亲切接见。2月22日《人民日报》以题∠方山区棉花生产的一面红旗》,报道化林的先进事迹。同年11月,化林大队学大寨成就照片在广州秋季交易会展出,张正桃应邀参加广交会。是年,化林大队粮食亩产905斤,油菜籽亩产386斤,棉花亩产206斤,超额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40万斤。1971年在全国棉油糖会议上,周恩来、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化林大队的代表,号召推广化林的经验。1974年,化林的先进事迹在省农业展览馆展出。化林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张正桃成为很有声誉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和学大寨的带头人。他担任党支部书记二十多年,依靠群众在农业上实实在在地干了二十多年。先后新修水库2座,新修山湾塘9口,扩建平塘46口,总蓄水量达到80万立方米,按田土总面积计算,每亩平均400多立方米,建设稳产高产农田1500亩,植树造林1600亩,新修公路、机耕道31公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同时,推广科学种田的新技术和改良品种,增施肥料,为粮棉油全面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9年,全大队粮食亩产由1952年的二三百斤增加到1000多斤,皮棉亩产由几斤增加到200斤,油茶籽亩产由三四十斤增加到368斤,农副业总产值57.7万元,社员劳动日值由1959年的0.30元增加到2.26元,向国家交售粮食155万斤,比分配任务增加5倍多,人均售粮824斤(全县人均128斤),向国家交售肥猪1100头,户平3头,还有集体储备粮40多万斤。同时大队兴办粮油加工、农具修配、砖瓦生产、缝纫等工业企业,养猪、养鱼等多种经营和文化事业也相应发展起来。
  张正桃同化林大队的社员一起若干实干,艰苦奋斗,在农业上做出了成绩。1969年被选为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5年被四川省委任命为中共剑阁县委第一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又当选为省委常务委员。1978年张正桃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张正桃的地位变了,但他坚持不脱离劳动,仍然兼任化林大队党支部书记,始终坚持参加生产劳动。上级决定每月给他60元生活补助费,他全部交给生产队,在队里评工记分,参加分配。县委机关分给他住房他不要。外出开会,总是从化林大队走出去,完成传达、研究和部署工作后,又回到化林大队,同社员一道早出晚归。在改土工地上抡起大锄挖土块,在水利工地上拿起钻子打石头,有时带病劳动,不离生产第一线。1977年秋,他由于长期劳累,胃病发作,在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了胃部分切除手术,出院回家后,仍然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许多社员称赞他是:“年老病多,劳动不少;地位变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没有变”。
  1981年1月18因为反对包产到户,感到绝望,在家中自杀。
  
同年(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