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宁波市> 江北人物

桂裕

[公元1902年-2002年]

桂裕为[公元1902年-2002年]

  桂裕先生(1902--2002),字公绰,宁波市慈城镇人,1902年7月18日出生,从小酷爱学习,聪明勤奋,中学毕业后考入被誉为中国现代法学教育摇篮的东吴大学法学院,时有“南东吴、北朝阳”、“法官出朝阳,律师出东吴”之称。该校名师众多,如有首次将《联合国宪章》翻译成中文的吴经熊先生等。许多课程都由美国教授直接用英文讲授,同时引进了英美的案例教学法,内容丰富多彩,中西法制兼容并蓄,以比较法教学见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比较法”学院之一。他在校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外文,兼修英美法与大陆法,并在学习中感受两种法系的异同,为日后从事律师工作和法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大学毕业后他先在上海担任律师,后任商务印书馆英文,翻译出版了《英译中华民国民事诉讼法》、英国剧本《莎乐美》和小说《月亮所讲的故事》,参与了商务印书馆《辞源》续编的工作。1930年后历任司法行政部编审、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推事、上海江苏高二分院推事、招商局顾问。抗战胜利后一度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后回上海,在旧中国最负盛名的《东方杂志》上发表“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司法官之素质与数量”、“法律之理论与实践”、“简化诉讼程序之管见”、“外国公司认许问题之商榷”、“由性别论司法官职务之分配”、“新辨奸论”、“诉讼程序之简化”、“司法统计”、“商法之同化”、“-与民主”和“处置日本在华财产文法律观”等十余篇论文,上海竞文书局出版过他编著的《英语全程》,是一位著名的律师和法学家。
  在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中国遭受的苦难最为深重,大半河山被践踏 ,同胞伤亡3500万,可计算的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无形的损失难以计算。日本侵华作为东京大审判的主要部分,事务繁杂,工作繁重,急需谙习英文又对国际法有研究的人士加以辅助。1946年初冬,我国又增派倪征燠、鄂森、桂裕(均系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及吴学义去远东国际法庭,为中国检察官的顾问。赴日月薪虽不菲薄,而当时桂裕等在上海从事律师职业的收入远不止此数,但他们的血脉中燃烧着民族的耻辱和仇恨,抱着决不能让沾满了中国人民血债的日本战犯逍遥法外的强烈意愿,因而决然乐从,即赴东京参加这一20世纪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国际大审判。新中国首任国际0官倪征燠总爱用“艰苦卓绝”来形容当年的东京审判,东京审判之难,难在举证。当时这些富于正义感、爱国心的有识之士,怀着“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跳海”的誓死决心,日以继夜地顽强奋战,在庄严的国际法庭上,向全世界第一次明确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性质,用铁的事实揭穿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的种种借口。战犯东条英机等因发动侵略战争被裁决犯有破坏和平罪,最终,包括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等7名刽子手被处以绞刑;南次郎等16人判无期徒刑;东乡茂德获有期徒刑20年,重光葵获有期徒刑7年。这对战后肃清法西斯势力,在国际上伸张正义具有深远意义。参与东京大审判的全体中国同仁,确实未愧对历史、愧对子孙!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审判结束后不久,桂裕去台湾大学任教,是海商法权威教授,又是著名的保险法专家。曾在1958年参加联合国第一次海商法会议。著有《海商法》、《海商法新论》、《保险法》、《保险-》、《司法制度之检讨及改进》等,其中《海商法新论》是司法官、律师等考试的主要参考书。曾获台湾“教育部”第15届学术奖。1972年在台大退休后,任“中国文化大学”法律学系主任,一直进行教学工作,直到八十几岁才退休,到了晚年还退而不休,教学不倦,把研究生安排在自己寓所的客厅中,继续他的教学生涯,他的客厅放着文化大学法律系致赠的“人生百分百,法界第一人”的牌匾,可说是形容桂裕的最佳写照。
  桂裕教授秉持的教学原则是“热馒头主义”,也就是说,馒头好吃就是要趁热,老师要教出优秀的学生靠的就是暖烘烘的热忱,教学内容一定要言之有物,对学生要有爱心的循循善诱,否则,空有一身学问,对学生不理不睬,就像是以冷馒头喂学生吃一样,学生如何吃得下这冷馒头呢?他执教几十年,育英才无数,桃李满天下。-、-、张俊雄、焦仁和、翁岳生、施启扬、尤清、-、-和陈定南等台湾政界人物,无不出自其门下。台湾的0官有2/3以上是桂裕的学生,1954年在台湾大学法律系就读的著名作家李敖曾回忆道:“教我英文(‘英美法学名著选读’)的是曹文彦老师和桂裕老师。桂裕老师学问渊博,又高寿,四十年后我办《求是报》时,还有信给我。最有趣的,是他的英文满口上海腔。”虽然桂教授的乡音颇重,学生不易听懂,但他坚持学术研究,提携后进的赤诚,却深深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门生。因此,在桂教授耄耋之年,这些门生故旧仍不时登门拜访,感念老师当年的教诲。2001年7月18日是他的百岁大寿,有许多学生赶来为老师贺寿,致赠寿轴、礼品、贺卡等,台北媒体曾以“马(英九)(陈水)扁同访百龄恩师桂裕轮流喂老师吃寿面”等加以报道。台湾联圣张佛千撰“杏坛泽被三千士;海屋筹添一百春。”联祝桂裕先生百龄荣庆。
  桂裕教授有一子一女,目前定居美国。他虽在台湾居住五十多年,唯一没变的是,仍说着一口外人不易听得懂的宁波话。他是台北宁波同乡会的资深会员,曾连任四届该会法益维权委员会委员,在《宁波同乡》月刊发表过不少文章。其中“2574年”一文叙述了他对六世纪后世界情况的构想;“老年清福”一文谓他在70岁以后,信服“不三不四”主义,即三不求(名利寿)和四不愁(衣食住行)。所著《亦新亦旧话》曾在该刊连载过19期。此外还著有《浮海集》和《行与言》(杂文集)。1997年,倪征燠(192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应邀访台,曾收到许多故旧新朋所赠之珍贵礼品,而同为东京审判亲历者、时年96高龄的桂裕教授所赠却是当街小店买来的一条小金鱼。倪征燠慨叹:“不愧为我之学长!”
  2002年1月2日,桂裕教授在台北与世长辞。享年101岁。台湾“中央日报”在题为“桂裕教授高龄辞世的联想”的社论中写道:“著名的法学家,前台0律系教授桂裕先生,日前以高龄一百零一岁辞世。留给国人无尽的哀思,也让吾人在崇敬与哀悼之余,深叹斯人独憔悴,典型在夙昔!……桂教授以一生投入学术与教育的奉献精神,展现出一种当前社会所罕见的专业精神、工作伦理和人格风范。这正是在我们当前多元、民主却又复杂、混乱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中,最应珍摄的基本价值所在。”不少媒体都发表悼念文章,深切怀念这位对祖国法学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甬籍著名学者。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