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三国历史人物介绍

三国历史人物介绍

文丑 [三国][?-200年,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

  • 文丑(?-200年),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诱敌之计大破文丑一军,文丑于此战中丧生。明·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根据此段历史描写关羽斩文丑的故事,并广泛流传于后世。 文丑是东汉末期袁绍部下的武将。有威名。颜良与文丑一起作为袁绍...[详细]

国渊 [三国][三国时期曹魏官吏]

  • 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吏。汉末经学大师郑玄的高足,曾跟从管宁、邴原避乱辽东,后来回归中原,曹操任其为司空掾,而国渊亦忠于职守,在朝议上讨论问题时,经常厉言疾色,敢于发言,正直无私。曹操推行屯田制,令国渊负责处理屯田事宜。国渊发挥其管理才能,多方面平衡政策利害,将屯田的土地分配...[详细]

王士 [三国]

  • 《三国志.杨戏传注》记载,郪县人王士,字义强,王甫从兄。蜀汉时举孝廉,任符节长(替皇帝掌管玺印、兵符等),升牙门将,出任宕渠郡太守和犍为郡太守。诸葛亮南征时,转任益州太守,不幸为“蛮夷”杀害。同名人物: 王士 (1634~1711)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 [清]...[详细]

王甫 [三国][?-219年]

  • 字 国山籍贯 广汉郪 卒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关羽麾下之臣,随军司马。关羽攻打襄阳时,提醒关羽荆州的守备令人不安。关羽逃出麦城後,他据守麦城,知道关羽死讯後 。王甫(?-222)字国山,广汉郪(今四川三台县)人。三国时蜀汉大臣。简明历史传记本为刘璋部下的州书佐,之后归降刘备,...[详细]

王蕃 [三国][公元227年-266年]

  • 王蕃(227~266) 字元和。三国时吴国庐江郡(今潜山)人。 历任尚书郎、散骑中常侍等职。博览多闻,兼通术艺,在天文、数学领域多有成就。他根据张衡的浑天说和自己观察天象的经验,制作“浑仪”(即天球仪)。“浑仪”圆周为一太零九寸五分,灵巧而实用, 撰有《浑天仪图记》,分周天为36...[详细]

吴景帝孙休 [三国][公元235年-364年,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

  • 孙休字:子烈时间:235——364(寿30)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出生:公元234年--去世:公元264年(在位6年) 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字子烈,吴国皇帝,在位六年。 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详细]

孙权 [三国][公元182年-252年,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

  •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详细]

孙亮 [三国][公元243年-260年,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二位皇帝]

  • 孙亮字子明,孙权的小儿子。孙权年岁已高,而孙亮是最小的儿子,故此对他特别疼爱。孙亮的姐姐全公主,曾经诬陷太子孙和及其母亲(大懿皇后),心中一直不安,因此想依赖孙权爱孙亮的心意,最终将他立为太子。因此多次在父前称赞全尚的女儿,劝孙权给孙亮纳娶此女。 赤乌十三年(250年),太子孙和被废,孙权于...[详细]

孙桓 [三国]

  • 孙桓,字叔武,孙河第三子。年二十五,拜安东中郎将,与陆逊共拒刘备。备军众甚盛,弥山盈谷,桓投刀奋命,与逊戮力,备遂败走。桓斩上(兜)道,截其径要。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桓以功拜安东将军,封丹徒侯,下督牛渚,作横江坞,会卒。 官职:建武将军人物传记:年二十五,拜安东中郎将,与陆逊共拒刘备。备军...[详细]

苏建 [三国]

  • 中国三国时吴书法家。生卒年不详,曾官至中郎将,传《禅国山碑》为苏建所书。此碑又称《封禅国山碑》,碑呈微圆形,篆书,四面环刻。传说江苏宜兴善卷洞曾于西周幽王时忽然裂开,至吴天玺元年(276)其洞再次裂开, 吴帝孙皓假托祥瑞,封禅刻石,建立此碑。汉魏篆书碑刻存世不多,而此碑风格独特,因而受到历代书法...[详细]

司马芝 [三国][三国时曹魏大司农]

  • 司马芝,字子华,生卒年不详,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曾以遵守礼义著名。曹操平定荆州后被任命为营县长。 他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善于断案,历任大理正、甘陵等郡太守、大司农、河南尹等。司马芝为人正直,不惧权势,连太皇太后卞氏的说情也不予通融,又能体贴下属,不谋私利,是魏国历任河南尹...[详细]

司马师 [三国][公元208年-255年]

  • 司马师(208~255)中国三国时期魏大臣。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懿长子。西晋奠基人之一。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曾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详细]

司马徽 [三国][武神赵子龙]

  •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人.据史书三国志记载,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三国志·襄阳记),其中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统十八岁时曾会见过司马徽,刘备会见司马徽时,司马徽曾向其推荐诸葛亮和庞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从司马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三国演义·...[详细]

史涣 [三国][?-209年]

  • 史涣(?—209年),字公刘,曹操部将,东汉末年沛国(今安徽省濉溪县)人。史涣少年时就已经有任侠之风。在曹操开始发迹的时候,史涣就以门客的身份跟从曹操,任中军校尉。此后史涣就一直随着曹操东征西讨,多立战功。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后更名为中领军。史涣的地位约与韩浩相当,二人均为曹操...[详细]

阮咸 [三国][竹林七贤]

  •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与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并称“竹林七贤” 。阮咸是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他所用的琵琶与后来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琶不同,唐时以他的名字为他所弹的乐器命名为“阮咸”,宋时简称“阮”...[详细]

阮籍 [三国][公元210年-263年,竹林七贤]

  • 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小陈乡阮庄村人,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竹林七贤"之首,与稽康齐名。 阮籍七岁丧父,家道清贫。其家居道北,而诸阮居道南,素称"南阮富,北阮贫"。阮籍学习不知疲倦,吃穿不慕富贵,常以孔子的徒弟颜回,闵子穹、子贡为师...[详细]

秦宓 [三国][?-226年,三国蜀汉时谋臣]

  • 秦宓(?—226年),字子敕。广汉绵竹(今四川德阳北)人。三国蜀汉时谋臣,善舌辩。早年归刘璋,后降刘备。刘备伐吴前,秦宓劝阻,刘备大怒,欲杀秦宓。因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保住性命,仅被下狱,后被释放,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同盟后,孙权派张温至成都回访。酒宴之上,秦宓与张温舌战,说得张温无言以对。...[详细]

庞统 [三国][公元179年-214年,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详细]

麋竺 [三国][?-220年,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安汉将军]

  • 麋竺(又作糜竺)(?—220年),字子仲。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与其弟麋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而跟随刘备,在刘备最潦倒之时给予刘备很大的帮助,使他重新振作。214年,刘备入主益州,被拜为安汉将军,地位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其待遇为蜀汉众臣中最高。可惜...[详细]

孟获 [三国]

  • 中国三国时期南中少数族首领。系东汉末益州郡( 今云南晋宁东 )大姓。生卒年不详。蜀先主刘备死的前后,孟获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建兴三年(225),诸葛亮亲率大军分3路征南中 (蜀汉以巴蜀为根据地,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南中内部混乱,越嶲(今四川西昌东)叟帅高定元部下杀雍...[详细]